14.2.12

再次《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很久沒有寫書評,差點兒已忘了這個博克的本身目的是寫下讀過的書後感,主因近來懶了許多,懶得再發掘一些好書去讀,看的都是即食的電影居多。

近日台灣大選後,馬英九連任總統,公佈他的新內閣名單,其他人不熟,唯一感興趣的是我最愛的作家之一龍應台被邀入閣,任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席,繼多年前官拜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後再上一層樓,統整個台灣之文化事務與發展,實在令人期待她任內有何舉措令台灣成為一個更值得我們久留的地方。

愛龍應台不止因為她的大名,當然在自由選擇的商業社會,得享大名的作者己經代表了她的功力所在,無容致疑。她的文章論說時論點精闢,單刀直入,寸土不讓;寫情時隨手拈來都是最細膩的感情,讓人心動;描寫時以最簡單的文字寫最真實的境象,用文字構成讀者腦海中的一幅又 一幅圖畫,宛如親歷其境。喜愛她不用艱澀的文字去嚇唬讀者,卻以最淺白的言語勾勒出最深邃的感情。說實的,某程度上是因為龍應台才令我重拾寫文章的衝動,希望能以文字來引起共鳴,功力故然望塵莫及。

龍應台繼【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後都沒有新作,近日再成為話題,便隨手在書架上撿起她的舊作﹣【目送】。沒有從頭到尾的看一遍,這本共七十四篇散文組成的書,揭開任何一篇,心中都會掀起一陣陣騷動。


【目送】的七十四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虚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由壁。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目送】一書,有多個版本,甚至有由她自我讀白的視聽本,以她感性的聲音伴著最深情的文字。這書提醒了我們一些最單純的事、最單純的情,點出了人生的無奈,讀起來才發現生老病死是離我們這麽的近,才發現在生活間其實遺忘了這麽多的事實。儘管我們沒有她一家作為難民顛沛流離的人生,但總能從字裡行間中找到自己一麟半爪的痕跡。若沒有時間看書的朋友,不妨在床前枕邊擱上這本散文集,每晚在睡前十五分鐘讀上一篇,沉澱一下久已擱下的情感,或許醒來時會發現枕袋上有一道久違了的淚痕。

與其班門弄斧,倒不如引書中一兩段的文字來得直接:


跌倒﹣寄K】
「我們拚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肉心淌血的創痛,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不)相信】
「曾經相信過愛情,後來知道,原來愛情必須轉化為親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轉化為親情的愛情,猶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塊﹣﹣它還是那玲瓏剔透的冰塊嗎?.......
譬如愛情總是幻滅的多,但是螢火蟲在夜裡發光從來就不是為了保持光。譬如海枯石瀾的永恆也許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裡有一個無窮的宇宙,一剎那裡想必也有一個不變不移的時間。」

延伸閱讀:【(不)相信】全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