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12

我們的譚玉瑛姐姐

在家中看無線的【東張西望】,罕有得知有價值的資訊,原來今天2012年4月25 日,正是譚玉瑛姐姐主持兒童節三十週年誌慶,為隆重其事,無線特別安排三十年來跟譚玉瑛一起主持過兒童節目的各主持跟她一同慶賀。


三十年前,1982年4月26日,正是她第一天加入兒童節目的行列。由【430穿梭機】到【閃電傳真機】,從【至NET小人類】到【放學ICU】,譚玉瑛沒有一刻離開崗位,三十年來從不間斷。換句話說,現今從懂得看電視的小朋友到四十歲的中年人,我們的長大都離不開「譚玉瑛」三個字,一個橫跨多個年齡層的集體回憶,不是易事。

在【東張西望】的訪問中,問到譚玉瑛的感想,她的答案很令人動容:「我沒有想過入行是會在這個崗位一做就是三十年,我想沒有人能這樣計劃吧?我只知道要我要做一件事一定要做到最好,即便是掃街我掃的那條街都會是最乾淨的一條。」她為此貢獻了一生的青春,為了做好這份工作,自行修讀兒童心理學課程,這不是將兒童節目視作影藝事業的跳板,而是敬愛的職業。這是真正敬業樂業的表現,沒有看輕自己的工作,不亢不卑。

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尤其身邊的戰友一個一個的離去,遲來的人攀到更高更遙不可及的地位,作為後輩的梁朝偉、周星馳,早已是影帝級人馬,甚至演而優則導;朱茵早已是性感女神;曾華倩更成名咀主持;鄭伊健亦曾以歌手身份風靡一時;即便是後輩的鄧建泓亦已踏上歌星之途;沒有人氣的蔡子健、李天祥之輩亦早已離開沒有作為的兒童節目,在無線的肥皂劇中打滾。眼看著身邊的人來人往,或許譚玉瑛早已看透,難得的是她從沒有因此而動搖過,三十年來始終如一。現今年屆五十,老態漸現,歲月已在頸上劃下一道一道痕跡,但熒幕上的笑容始終彷如凝在三十年前,笑聲仍舊響亮。

默默耕耘赢得的是行內外各人的尊重,影帝每年都有,但譚玉瑛三十年來只得一個,將自己的名字等同了一個行業的品牌。當年無綫改革兒童節目,曾想不再跟譚玉瑛續約以節省開支,鬧起一番不少的風波,多位巨星周星馳、曾華倩等都表態為其不值,最終無綫被迫改革之餘,更續聘譚玉瑛為【放學ICU】的校長。若果無綫真的解僱譚玉瑛,這是自毁長城,將兒童節目唯一的名牌都放棄,乏善足陳。

我們會問人生有幾多個十年?更何況是人生有幾多個三十年?將自己的一生埋首在一份不算得豐功偉績,不可名成利就的職業中,從而獲得認同,獲得尊重。不過他人的認同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樂在其中,令自己的生命無撼。其實在每一份職業,不論貴賤都有自己的「譚玉瑛」,只要衷心的尊敬自己的工作。回想自己,實在汗顏。


這是我在WIKIPEDIA 鍵入「譚玉瑛」三個字的部份資料:
譚玉瑛Tam Yuk Ying Helen,1963年11月30日-),暱稱譚玉瑛姐姐阿譚,從1982年起擔任香港無綫電視的著名兒童節目主持人,至今近30年,雖然沒有大紅大紫,卻在香港家傳戶曉,被視為香港70後、80後與90後世代集體回憶中的標誌人物。......

1982年4月26日被派到新啟播的兒童節目《430穿梭機》出任主持,隨後無線電視每隔數年至十年,會改組一次兒童節目,由1989年《閃電傳真機》、到後來的《至NET小人類》及《放學ICU》,譚玉瑛是唯一主持過全部兒童節目的主持人,共計主持了接近30年,在香港由幾歲至四十歲的人均看著她的節目成長。.......

她曾與多名主持合作,當中包括周星馳、龍炳基、梁朝偉、曾華倩、藍潔瑛、張國強、鄭伊健、黎芷珊、麥長青、朱茵等。雖然她沒有巨星般的受歡迎程度,但「譚玉瑛」已成為香港膾炙人口的名字。2000年TVB長期服務暨傑出員工榮譽大獎頒獎典禮上領取服務20年金牌,並於2010年獲得30年金牌。」

 延伸閱讀:譚玉瑛 ﹣ wikipedia

18.4.12

西班牙的戰魂──鬥牛


除了佛林明哥舞,鬥牛可說是西班牙獨有的國技。之前只聞其名,真正在場上才了解究竟鬥牛是怎樣的一回事。鬥牛場售票分三區,以日照劃分,最便宜的向陽區,最貴的背陽區,陰陽區價格中間;再以高低層數劃分一、二、三層。當日光將鬥牛場劃成兩半,正是鬥牛賽事展開之時。

鬥牛從來都不是鬥牛士與牛之間一對一的公平對決,除了主角鬥牛士外還有六名的助手、標槍手與長矛手。逾半噸重的蠻牛衝入場時,牛氣沖天,助手們先以游擊的戰術挫其銳氣,以揮動粉紅色布幕引牛隻左衝右突,適時躲在沙堆與場外圍板後免受衝擊。跑過兩三圈後,牛隻速度漸減,騎著高頭大馬的長矛手上場,馬匹都穿著厚重盔甲,長矛手從高而下以長矛刺在牛後頸,淌出第一滴血。這刺傷及肌肉,令蠻牛低首,好讓後的標槍手及鬥牛士易於刺及後背要害。接著標槍手以利落的手法於牛背上刺上六枝長逾米的芒刺,槍尾有倒勾,如蛆似骨般吸著鮮血,直至將槍上白纓染紅。

銳氣已挫,背受八刺,精神散渙之際正是鬥牛士登台之時,以兩把長劍撐起血紅色布幕,不斷恍動,控制著牛隻的韻律,在不容髮際間讓蠻牛在腰脅間左穿右插,以極瀟酒的的動作左閃右避,每一下轉身都是千鈞一髮,以最兇險的一瞬間牽動觀眾的心跳。牛隻貼著鬥牛士身伴,身上華衣亦不免沾上鮮血,暈開一片腥紅。

與牛共舞的表演過後,便是行刑之時。當牛隻的血已淌得七七八八,助手們便在旁推波助瀾,令牛隻左顧右盼,疲於奔命,鬥牛士再以紅布將牛隻視線引到地上,以君臨天下之勢刺上最後一劍,直刺入心臟,一擊斃命,四肢僵硬,立倒在沙堆之中,頓時場內掌聲呼聲四起。鬥牛士的表現憑他是否能將牛隻一擊斃命,手法是否俐落而定,由場中主席裁決,再賞以牛隻的雙耳甚或牛尾作為鬥牛士獨有的獎盃。

一場鬥牛賽約二十分鐘,一頭牛死後,隨著觀眾的喝彩與掌聲,三匹馬被牽上場,將牛的屍體拖著,繞場一周耀武揚威後退場,數位工作人員瞬即拿著泥耙將沙堆上,將僅餘的血腥都埋入沙土中,場中回復平靜,恍如一切沒有發生過,期待著下一頭牛進場,下一條生命的終結。
牛隻未必是鬥牛場上永遠的犧牲者,因一時失手而在場上掉了性命的鬥牛士亦不計其數。在塞維爾的鬥牛場中的博物館便掛著多名已故鬥牛士的畫像,還有一個牛頭的標本,據說是那殺了一名鬥牛士的牛隻的生母,不知是否祟拜那牛隻的勇猛,還是對畫像中的人的另類哀悼。

我們要問的是鬥牛這種西班牙國技在現今存在的意義為何,是對牛的崇拜、是要保留國技,還是純粹的觀光活動。誠然,將六頭牛一刀宰了而養活的人應該遠不及一場鬥牛所能養活的人。但鬥牛士過著的是刀口上沾血的日子,在現今的社會中還要在生死之間獲得英雄式的歡呼,是一種可悲,不論對牛還是鬥牛士亦然。加達隆尼亞自治州已禁鬥牛賽事,其他城市鄉間亦逐漸跟隨。如今聳立在巴塞隆拿西班牙廣場的鬥牛場已改成觀光點與商場,以其僅餘的外圈憑弔著從古到今牛與鬥牛士的靈魂。
 
 

10.4.12

旅情‧讓我飛


 十八天的西班牙之旅轉瞬即逝,這是第二次踏足歐洲大陸,上次巴黎與倫敦之旅已是數年之事,或許因為心態的轉變,這次旅程深厚得多。踏遍西班牙幾個大城市,巴塞隆拿、馬德里、格拉納達、塞維爾,還有陽光與海灘的希切斯、寂靜無聲的風車小鎮,還有停留在十六世紀的古城托雷多。由北到南每個城市都有不同的觸覺,都用手上的相機貪婪地攝下每一處風光,那怕是一花一草,一磚一瓦,都讓相機填補我們差勁的記憶,千多張的相片為日後回憶的會心微笑留下了伏筆。
從無拘無束, 又往往不知作何打算閑蕩於街頭的一個人旅程, 到後來偶有意見分歧但有人聊天作伴之旅,經歷過的比以往的都要多:以首次海外馬拉松揭開序幕,以雙腳踏遍每一吋土地,在萬里無雲的陽光下感受熱情的巴塞隆拿;三度觀賞西班牙獨有的佛林明哥舞, 從在小餐館飯後酒餘餘興的自娛節目, 到舞坊觸動人心的精彩演出,到商業味濃的旅行團自費節目;看過流傳著西班牙野性血緣, 沾滿血污的鬥牛, 體味到古時好戰與對英雄的祟拜仍以傳統的方式流傳至今;還有在塞維爾感受到聖週的氛圍, 猶記得當晚午夜出門追蹤著聖轎的足跡,到後來街頭巷尾都被巡遊隊伍重重圍困,再見證著聖母被簇擁過橋時恰巧雨過天晴,劃上兩道彩虹,那種聖潔與感動,仍熒繞在腦海
串連著這多姿多采旅程的是一些平日沒法靜心去做的事:一口氣看了三十集的《天與地》,體味到無綫劇集少有的感動;由頭到尾讀了兩本半書: 半本台北、 半本紐約, 還有一整本關於北韓,仍記得在咖啡店奢侈地飽食過後邊啜著葡萄酒邊讀著北韓人饑荒的那種反差感;現在拿在手上的是《西班牙像一本書》,親身踏過那書中描述的名勝古蹟,再從歷史的角度看這次旅程,別有一番感觸;每天都喝著西班牙釀製的有氣葡萄酒,猶記得微醺的酒氣在陽光下散發的感覺,頭脹脹的,時而勻不覺身在旅途之中。這些這些都加深了這次旅程的厚度,讓足跡確實的踏在世界地圖上一隅。
不過這次旅程仍有遺憾:沒有把握機會在主場目睹世界班霸的英姿,感受西班牙足球的熱情,沒有在數百年歷史的劇場感受傳頌至今天的樂聲,還有直布羅陀,還有許多…….
或許這些遺憾令這個旅程在某意義上更添餘韻, 讓我以後有理由或藉口再次踏足這個風情萬種的南歐國家,下次補補貼貼的將遺憾填滿。現在在回程的航班上寫著這篇博文的我, 已期待著將來某日站於直布羅陀海硤邊緣,遙望南面咫尺可及的北非靡洛哥, 憑弔著當年阿拉伯大軍踏進歐洲塊板,為這個國家添上野性的血統又期待著下次再臨聖家堂時目睹離高第的完成圖又接近了一些。一段旅程的終結正是另一段旅程的起點。







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