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12

余秋雨的【千年一嘆】.嘆洪永城的可惜

【走過烽火大地】是近來三色台最受注目的資訊綜藝節目,以旅遊家洪永城為賣點,遊走中東五個戰亂國家為噱頭,為近來遊旅節目的突破。近日加沙地帶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硝煙正起,還幸攝製隊早就完成拍攝,否則他們真的要「走過烽火大地」。


這讓我想起年前讀的一本書,是余秋雨的【千年一嘆】,走的路有些相似。【千年一嘆】是一本日記,是余秋雨在千禧之時以車輪跑了四萬公里寫成的日記。當年鳯凰衞視五架吉普車的車隊在1999 年下旬從希臘開始,橫越貫通歐亞的北非與中亞,於2000年元旦千禧之始回到中國。余秋雨以文化人的身份隨車隊出發,體驗人類文明之始,多個已經敗落的古文明國度。每晚挑燈寫 下當天的感受,每天一篇日記,一百日後便成了這本【千年一嘆】,除書之外,鳯凰衞視隨隊拍成特輯【千禧之旅】。
這段旅程穿越的國家包括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最後回到中國。這些國家基本上在每天的國際新聞都會聽到,它們的名字從來都與戰爭、宗教衝突、核武、恐怖襲擊扯上關係,正正就是【走過烽火大地】的主題。這片土壤是世上最危險、最動盪的國度,諷刺的是正是她孕育著所有古文明,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走過烽火大地】從戰爭與戰亂下的人民為主線,去介紹中東的幾個所謂世界上最危險的國度。相反,余秋雨的走這段路的角度不是戰亂,是以各國千年前的歴史文化背景立腳。撇除余秋雨本人的政治立場與中共、文革的關係,他的文化修為確比洪永城深厚得多,走這趟旅程亦深入得多。中東各國的歴史文化背景卻和她們現今錯綜複雜的戰況千絲萬縷,不明白猶太人的苦難,不會明白以色列聖城耶路撒冷的神聖,亦不會明白以巴兩國現今對峙的原因;不了解伊斯蘭教與印度教的差異,不會明白印巴兩國的劍拔弩張,這是千年來的因果。

不明白這因果關係,沒有深入了解各國的文化歴史,看【走過烽火大地】就好像欠缺了些什麼。將歷史和現今世界割裂開,我們從節目中只能看到最表面的一個便看不到整個國度的全貌,作為觀眾,除了在拍攝車上聽到主持重覆地說「這個地方很危險外」我們並沒有什麼得著。我們知道現今的伊拉克是戰火洗禮的地域,前總統薩達姆代表著邪惡,但又有誰告訢我們令人嚮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正正在伊拉克的國土內?又有誰通曉現今兩伊對峙的伊朗正正是盛極一時的波斯國?可知印巴兩國的核武鬥爭不斷,該地卻正正是佛陀當年捻花微笑,菩提樹下傳道涅槃之地。余秋雨的千禧之行,正好為這古今的割裂以車輪、一步一足印的方式連上了線。


說實的,我喜歡洪永城,喜歡讀他的旅遊專欄,喜歡他有著別人沒有的志氣去遊歴世界,喜歡他那足跡遍佈世界各地多年後磨練出來的獨有氣質。不過,這輯十集、每集半小時的【走過 烽火大地】是浪費了這個吸引的意念,更浪費了洪永城。在三色台這個缺乏創意與深度的電視台工作,喜歡浪蕩的海鷗也會被鎖在鳥籠裡一樣,難以展翅高飛。 

珠玉在前,三色台的【走過烽火大地】立時被比下去,只可惜了洪永城。人氣是旺了,但怕做壞了名聲,得不嘗失。十二年前的大陸製作比十二年後的香港第一大電視台的製作高下立判,三色台不得不反省吾身,想想是不是繼續走這種噱頭多於實質,包裝重於內涵的路。
走過烽火大地 ﹣ 伊朗式破禁

鳯凰衞視 千禧之旅 第六站 伊朗

15.11.12

哀悼亞視

亞視近日成為城中焦點,投訴之多屢破紀錄,「亞洲電視」從此成為香港電視史上的大笑話,不過我記憶中的「亞洲電視」卻不是這樣的。

還記得當年【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系列,拍出殭屍的淒美,萬綺雯的42吋長腿演活驅魔龍族馬家傳人馬小玲,「臨、兵、鬥、者、㫮、陣、列、在、前」九字真言,召喚神龍的手印現在仍記得;杜汶澤亦因【殭屍】系列初露頭角,「貞子的菠蘿油」一幕感動人心,為他日後的電影事業奠定基礎,不落俗套,創意無限,視為亞視劇集中的經典之作。論劇集還有鄭則士與鮑姐的經典【肥貓正傳】。

金正中(杜汶澤)貞子的菠蘿油

論卡通買片亦獨具慧眼,【亂馬1/2】迄今仍是我的至愛,論熱血首推【男兒當入樽】,櫻木花道每天晚上都在亞洲電視伴著我們下飯,亞視引入的【蠟筆小新】更首次收視上擊敗無線,引起一番熱潮,絕不讓無線的【龍珠】、【美少女戰士】專美。

男子當入樽1993

資訊節目更具創新、創意,想當年由「大姐明」領軍的【今日睇真D】,開創香港資訊節目的先河,當年極受歡迎,無線的【城市追擊】亦只是望其項尾,跟風之作而已。亞視創新無線繼而抄襲的例子俯拾皆是,先有【包青天】鬧雙胞;繼有【還珠格格】一二集在亞視首播廣受歡迎,無線以高價買入第三集【還珠格格】應付;亞視早在1998 年已舉辦香港第一屆的男士選舉,幾年後無線才辦「香港先生」選舉;較近期的,是先有【亞洲星光大道】才有無線的【超級巨聲】。

當年亞視弱勢,我們都有鋤強扶弱心態,對無線一台獨大表示不滿,亞視只要偶有佳作,大家都樂見其成。以前由「林伯」主理的亞視,代表的是弱勢的一群,財力不遞則以創意搭夠,「窮則變,變則通」,還有其活力所在。相反,無線只是一個有錢有勢力的財主,沒有動力與智慧去創新,見亞視任何節目稍見成功,便用財力物力去製作一模一樣的節目去對抗,恬不知恥。

可是,這是美好的九十年代。現在呢?什麼都沒有了,以上的一切都只能成為八十後的集體回憶,與現今的亞視好像接不上軌。不知多久亞視再沒有自家製作的劇集,買回來的都是次等的韓劇;以前亞視台慶還剩小台的溫馨,至少不會現在有北京向空凳「掟包」的可悲;到現今淪落至要花錢去買一些只能騙自己的「民意調查」回來,自我吹噓一番,感覺良好,說什麼與無線收視「四六開」。電視台最重要的人才都走得七零八落:萬綺雯過檔無線,杜汶澤、田蕊妮夫婦更早與亞視割蓆;有誰記得李香琴、盧海鵬等這些無線常見的甘草都曾是亞視的台柱?

究竟是從哪時開始我們再記不起有亞視這個電視台呢?究竟是在亞視的台慶再不堅持在「323」的那時,又或是亞視因受財困而有大陸主要投資者入主的那時,還是在連台徽由三色六角符變成現今橙色logo 的那年? 現在的亞洲電視再沒有一個電視台的台格,一邊害怕加入競爭連最後一成的觀眾都失去,一邊卻自我吹噓,在政府總部上演鬧劇,邏輯不可理喻,高層不知所謂。難道真的是因為亞視「大陸化」的影響所致?

與其亞視繼續用這種方式苟延殘喘,倒不如引入競爭,盡快讓亞視壽終正寢, 免再丟人現眼。讓九十年代雖窮雖弱但尚餘風骨的電視台永遠成為回憶,雖死猶榮,至少可以哀悼一番。千萬不要有一天要金像影后、忠心耿耿的鮑起姐在政總之前跳「騎馬舞」,我會傷心得要死。雖然有點老土,我還是喜歡三色的亞洲電視LOGO。


6.11.12

Let's DISCO & DANCE !


光與影的魔法之下,快門一閃,紅場頓成「的士高」,人頭湧湧在強勁音樂下朝聖,莫斯科聖瓦西里教堂的洋䓤頭變成舞台上的圖騰。

這是莫斯科的「光影節」Moscow International Festival: The Circle of Light

其實旅行就是這麼的一回事,永遠有計劃不到、想像不到的在等著你。

攝於2012年仲秋 莫斯科紅場

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