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

走過

有朋友在上篇《選擇》中讀到那位腦痙攣女孩的故事覺得很是感動,所以特意在此多寫一篇。

那位媽媽三十出頭,生那小孩正是第一胎。小女孩由出生開始便與醫院結下不解之緣,每逢發燒、抽筋便立刻趕赴醫院留醫,為照顧年幼小孩,媽媽亦同樣留守在病榻前。腦痙攣沒有痊癒之良藥,只有用藥壓抑著避免再次癲癇發作,對腦部 再作傷害。可惜,抽筋藥副作用甚多,劑量控制不易,體重不斷上升便是其中之一。眼看著小孩日益發胖,智力發展遠遜同儕,但體重卻超出一倍也不止,兩歲已重得差點無法雙手抱起,這位媽媽為此亦因此鍛鍊了一身「神力」。女孩全身都堆著胖胖的肥肉,面上脹臌臌的差點連眼都睜不開。不過一對小小的雙眼其實看不到世界的花紅嫰綠,因為神經發展不健全,她只能模糊地看到眼前黑影在晃動,連最親愛媽媽的臉也未能看見。正常發展兩歲的小孩已能站、走、跑、跳,對於她,連坐直身子也成問題,媽媽為了訓練她,只得狠下心腸,施展從美國學來的方法,每天用特別的器材將她的身子撐起,迫她用雙腳著地,讓雙腳慢慢能負重,冀有一天能坐立起來。但這亦是這小女孩最痛苦之時,訓練的時間她會大哭、大叫,用她所能用的方法去訴說自己的痛楚,我不知那位媽媽當時的心情如何。

她不懂說話,只懂哭與笑,天真的很。因為眼睛看不見,小女孩對聲音特別敏感,討厭人多噪吵的地方,到茶樓飲茶時會扁咀、會大哭;但到了效外廣闊的地方,雙眼會咪成兩條線,嘴巴向上微彎,露出一副「得戚」模樣時就是她開心的時候。慢著,效遊不是小事,一個女子抱著逾五十磅的女兒,再拖上那特大的嬰兒車上落小巴,可不是你我想像般容易。

這位母親從來沒有放棄過治療女兒的決心, 雖然醫生說沒法根治,但什麼針灸、草艾、自然療法、中醫藥都試過。試過有一次聽朋友介紹大老遠跑到上水看一老中醫,那個中醫一不問診、二不把診,等了個多小時後,便開藥方打發她兩母女走,問一下為何什麼都不做就能開方,得到的竟然是讓人心傷的答案:「這些症都是沒法治,低能就是低能」。就算只是個局外人也被這句話直刺心坎。

那幅「壁晝」是在那個媽媽家中一堵牆自己與一班好友用一天的時間內畫好的,名叫「碌脾in Wonderland」。「碌脾」是那小女孩的「花名」,當然是來自她那一節節短短胖胖的手臂、大脾,就是中間那個露出不屑表情的「冬菇頭」,周圍的人其實都是她媽媽的化身,在畫中,她們就在愛麗絲的"Wonderland" 內,有綠草如茵,有艷陽高掛,還有她倆。


我們可不能將功勞都歸於那勇敢的媽媽,還有她的另一半的支持亦是不可或缺。妻子辭工專心照顧女兒,經濟壓力陡增一倍,加上要照顧特殊嬰孩的開支更是不少,這壓在肩上的擔子不謂不重,在背後努力工作全力支持妻子實是可敬;相信在午夜夢迴,夜闌人靜時,在枕邊撫慰著這媽媽疲憊的心的亦只有這個爸爸了;而當這母親身心俱疲需要喘息,便要求四五天大假獨自出走台灣,迫令爸爸請假,父代母職五天。

養育一個健康的孩子已不見得是件容易的事,拉扯一個問題小孩更會令父母心力交瘁,難怪每一個小孩總是在媽媽的懷內才感到安寧,才可沉沉睡去。對一些已育有小孩的朋友,能見到自己的子女快高長大,能跑能跳原來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我想那媽媽回想起這三年與女兒一起走過的日子,縱然是苦,但苦中仍能暖在心頭,願她們能繼續走過往後的日子。

18.2.12

選擇

最近看了一個面書的連結,說的是一個外國護士寫的一本書,這護士在善終醫院服務,接觸了很多患癌症面臨死亡的末期病人,這本書就寫下這些病人在生命終結前最後的遺憾。最常見的遺憾有把太多時間放在工作上;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太少時間給家人及朋友等等,若再次選擇不會走這樣的路。

人生充滿著選擇。有人說人生的路就是無數的抉擇而形成,也有人說人生是命定的,所謂的選擇其實是騙人的玩意,路早已舖好。辜匆論人生是否命定,我們每天確實在不斷的選擇,命定論於我而言只是紙上談兵,其真確與否都無損我們要面對著大大小小的抉擇。問題是,是否每一個決定都是出於自願,出於真心?
 有些事情我們是無從選擇的,生老病死都不從人願。我們沒法選擇父母是誰,相對而言父母也未能選擇己的子女是龍是鳯,只能隨遇而安。我認識一個媽媽,她的女兒出生時感染了腦膜炎,從此決定了這嬰孩的命運,因腦部缺氧而長期癲癎,不能說話,兩歲也站不起來,身體越發長胖,每一次羊癎發作,痛得只能無聲的哭訴著。我們不知道那小孩有多痛,但至少知道每次抽筋都讓媽媽有撕心裂肺的痛;從出生就不斷出入醫院,徘徊在生死邊緣不知多少次,我不能想像這媽媽在背後多少次垂淚。這個媽媽沒法選擇自己女兒的健康,但她選擇了如何面對這個不幸的女兒:她辭去本身收入不俗的工作,飛往美國上一個學習如何照顧癲癎嬰兒的課程,回到香港全職帶著這個女兒,給予她所能有最好的:身型太胖沒有福份穿上美輪美奐的小孩衣服,便想出買成人襪褲讓女兒穿上;為了女兒能如平常小朋友一樣站起來走兩步,便抱著數十磅重的女兒到處尋訪隱世醫術、身體力行為她做物理治療、為她的小手按摩;女兒喜歡靜,喜歡大自然,喜歡綠色,多辛苦也帶她到台灣花蓮旅行。這便是這位媽媽自己的選擇,那我們呢?

我們平日因為生活而長嗟短嘆,說工作有多麼不如意,每天上班是多麼的不快,推說沒有選擇,事實上是否真的如此?相對於生老病死的無常,日常工作的不如意是自找的,因為都是我們理性下的選擇。我們不自覺地選擇了工作帶來金錢的回報、選擇了一種穩定的生活模式、選擇了一種所謂大眾覺得「正常」的生活模式:畢業、工作、結婚、生兒育女、置樓、投資、退休就是最標準的生命軌跡。但有沒有想過這所謂的框框是誰定下來?誰為我們做了這樣的抉擇?當我們羨慕、妒忌那些逍遙快活、周遊列國的人,讀著他們寫的遊記,看著他們拍那些美不勝收的景色時,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不可以做著同樣的事?真的是經濟問題嗎?以我讀過的遊記【不去會死】、【死在路上也不錯】等作者都是窮遊天下,以自己的信念來完成一生中的大事。

我不是說旅行必定是每個人的生存目標,夢可以是三餐一宿,可以是一家人「齊齊整整」,可以是跟愛侶同偕白首,亦可以是富甲一方,權傾天下,只要這真是你一生所想要的。只要認清我每正在做的事大多都是來自己理性的選擇,到生命盡頭時,可別要後悔。一塊錢,是花掉還是存下來;一天假期,是在加班還是去陪朋友;一生的時間,是營役一輩子換取那毫無飄渺的認同還是偏離主流去追夢,都是我們權衡利害下的理性抉擇,沒什麼可怨。

傷健人士沒有選擇生而為傷殘,但他們可以選擇積極面對,訓練自己參加馬拉松輪椅賽或劍擊隊成員,或選擇自暴自棄,在輪椅上苟延殘存;大眾活在基層的市民,當小販、超市售貨員、清潔工、校工等沒有知識及能力往上流,但他們可以選擇心懷滿足的默默耕耘,養兒育女,望下一代能青出於藍,亦可以選擇索性不去工作,以綜緩度日。

當我們還有資格,還有能力為我們自己的生命作出選擇時,應當珍惜,因為很多選擇都沒有第二次機會,亦有很多人根本沒有資格作選擇。我們要心存感激有所選擇是件奢侈而不是理所當然的事。當然,從來沒有說過離群是件容易的事,當大眾價值觀下的少數從來都承受著不少壓力,代價不菲,不過,有什麼比自己生命更有價值?就如九把刀所著【買過最貴的東西是夢想】,追夢是無價的。

這是那位媽媽為跟她的朋友在自己家中一堵牆上畫的一幅晝,中間那個冬菇頭是她女兒


年少無知

如果命運能選擇十字街口你我踏出的每步無用困惑
如果活著能坦白舊日所相信價值今天發現還未老
如果命運能演習現實中不致接納一生每步殘酷抉擇
留守過去的想法我會否好像這樣生於世上無目的鞭撻


16.2.12

香港人不能接受的錯

雖然香港是一個動輒就上綱上線,口誅筆伐的地方,但其實香港人的接受能力很高,尤其是對我們沒有什麼寄望的所謂政客、領導人,因為我們很善忘及一直習慣自求多福,只要三餐一宿有所保證,誰當家作主只是閒事。只看葉劉淑儀,當年力推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引起民怨沸騰,以「掃把頭」之名牽起史無前例的七十萬人大遊行,最後引咎辭職。還以為士途就此終結,想不到事隔數年,負笈歸來,宛如浴火鳯凰,挾最高民意進民選立法會議席,香港人的包容及善忘可見一班。

香港人可以接受唐生蠢鈍如豬,只要身邊任志剛出謀獻策便可;可以接受唐生言不及義,只要當選後少做事也少說話,好「腳頭」平安度過五年便可;可以接受唐生感情有缺失,再有缺失也不及克林頓的艷史般香艷;可以接受坦白承認自己有過錯,因為我們很善忘,況且在我們心中都有「人誰無過」的想法。

其實我們每一個香港人心中都清楚明白,有沒有僭建都只是一時的話題而已,僭建大屋與否,他所住的大宅我們都難以望其項背,多一層少一層地庫 過著都是窮奢極侈的生活,同人不同命,我們只有眼紅的份,只恨大部份人七百呎的村屋地基僭建不了二千多呎的地基,最多在天台僭建三百尺玻璃屋。坦白承認或者會引來一兩星期的批評,但我們總有一天會忘記,而且時間不 遠,況且其他侯選人也好不了許多。

但是香港人卻不能接受被人多番愚弄,連日說一些連小學生也騙不到的謊言,最匪夷所思的是是否他以為政府的屋宇署專業人員是否全都是白痴?明知一日後謊言就會毫無疑問被拆穿,還要推說只是一個雜物室儲放雜物?還以為他有回天之戲法,過人的手段一日之內將地庫填平,才如此拖延時間,想不到只是用一天來培養太太的眼淚。我們容許蠢鈍的統治者是因為我們並不寄望他會為我們做些什麼,但我們不能容許我們被視為愚民。


中國人最講的就是「義氣」,什麼叫「禍不及妻兒」,什麼是「打女人的男人不是人」,什麼「一人做事一人當」,香港社會看似西化,其實比中國大陸更重視這些沒寫在【基本法】上的教條。別忘了警察與黑幫拜的都是關聖帝君;也別忘了我們最擅長拍的是什麼片──是【無間道】、【黑社會】,表現的都是黑道中人的盜亦有道,最鄙視的是沒有骨氣,不敢承擔的人。誰是主謀?誰是屋主?是唐生或唐太現在已經都不重要,因為他已選擇了最差的答案,之前還敢是「做男人要有膊頭,做公職要有腰骨」這些大言不慚的說話。難道他天真得覺得將責任放在身邊的妻子上就能夠與「主謀」唐太割蓆,「止蝕」離場嗎?在法庭上或許能逃過一劫,但在選舉工程中這是最笨的做法。雖然香港江河日下,但最基本「鋤強扶弱」的正義感還是有的。

深切懷疑梁營是否用了反間計,唐營的公關公司實為梁營所聘,以至公關技巧拙劣至此,連華盛頓砍櫻桃樹故事的教訓都沒有學到。成功地將一件可以用「疏忽」推搪、繼而主動清拆的僭建事件,自我無限上綱上線,成為一件無骨氣、無承擔、無義氣、無誠信、無恥的最佳示範。相信中央亦難以回天,別忘了我們的共產黨是最講骨氣與面子的。

P.S. 香港人還是很有創意的,一天之內的民間創作幾近可在西九辦一創意展覽。

 

14.2.12

再次《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很久沒有寫書評,差點兒已忘了這個博克的本身目的是寫下讀過的書後感,主因近來懶了許多,懶得再發掘一些好書去讀,看的都是即食的電影居多。

近日台灣大選後,馬英九連任總統,公佈他的新內閣名單,其他人不熟,唯一感興趣的是我最愛的作家之一龍應台被邀入閣,任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席,繼多年前官拜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後再上一層樓,統整個台灣之文化事務與發展,實在令人期待她任內有何舉措令台灣成為一個更值得我們久留的地方。

愛龍應台不止因為她的大名,當然在自由選擇的商業社會,得享大名的作者己經代表了她的功力所在,無容致疑。她的文章論說時論點精闢,單刀直入,寸土不讓;寫情時隨手拈來都是最細膩的感情,讓人心動;描寫時以最簡單的文字寫最真實的境象,用文字構成讀者腦海中的一幅又 一幅圖畫,宛如親歷其境。喜愛她不用艱澀的文字去嚇唬讀者,卻以最淺白的言語勾勒出最深邃的感情。說實的,某程度上是因為龍應台才令我重拾寫文章的衝動,希望能以文字來引起共鳴,功力故然望塵莫及。

龍應台繼【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後都沒有新作,近日再成為話題,便隨手在書架上撿起她的舊作﹣【目送】。沒有從頭到尾的看一遍,這本共七十四篇散文組成的書,揭開任何一篇,心中都會掀起一陣陣騷動。


【目送】的七十四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虚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由壁。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目送】一書,有多個版本,甚至有由她自我讀白的視聽本,以她感性的聲音伴著最深情的文字。這書提醒了我們一些最單純的事、最單純的情,點出了人生的無奈,讀起來才發現生老病死是離我們這麽的近,才發現在生活間其實遺忘了這麽多的事實。儘管我們沒有她一家作為難民顛沛流離的人生,但總能從字裡行間中找到自己一麟半爪的痕跡。若沒有時間看書的朋友,不妨在床前枕邊擱上這本散文集,每晚在睡前十五分鐘讀上一篇,沉澱一下久已擱下的情感,或許醒來時會發現枕袋上有一道久違了的淚痕。

與其班門弄斧,倒不如引書中一兩段的文字來得直接:


跌倒﹣寄K】
「我們拚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肉心淌血的創痛,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

【(不)相信】
「曾經相信過愛情,後來知道,原來愛情必須轉化為親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轉化為親情的愛情,猶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塊﹣﹣它還是那玲瓏剔透的冰塊嗎?.......
譬如愛情總是幻滅的多,但是螢火蟲在夜裡發光從來就不是為了保持光。譬如海枯石瀾的永恆也許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裡有一個無窮的宇宙,一剎那裡想必也有一個不變不移的時間。」

延伸閱讀:【(不)相信】全文




11.2.12

情陷夜中環

 中環,香港的中心地帶,龍應台曾以「中環價值」來形容香港以金錢、實效、經濟致上的單一價值觀,既成就了香港國際金融地位,亦形成了香港的文化貧乏、至今裹足不前的尷尬狀態。但在香港眾多地區,我卻獨愛中上環。

在陽光充沛的午後,走入一間小小的咖啡室,呆坐在其中,一杯咖啡,一本雜誌,一部小說,就足夠泡個悠閒的下午,直至夜幕低垂,街燈陸續亮起,咖啡室內仍瀰漫著濃濃的咖啡香,點一碗熱騰騰的湯,伴著兩件法包,光看著湯上冒出來的熱氣也足以溫暖了全身。透過透明玻璃,看到街外的人來人往,腦袋放空著。這是很美滿的星期天下午,在中環的下午。

就讓我們以腳步遊走中上環一帶:在銀行總行、國際金融機構、各地名店的另一邊,從蘭桂芳開始一路往上環的方向走,經過夜夜笙歌的酒吧,穿過多年歴史以燒鵝聞名於世裝修得金碧煇煌的「鏞記」,在右方就是香港茶餐廳的表表者「翠華茶餐廳」;再過一點到了擺花街,常作為香港本土電影中主角的石板街就在左近,凹凹凸凸的青石板兩旁是綠色鐵皮搭成的小販檔,中午時還會見到不少白領儷人蹲坐在摺凳上汗流浹背地享用最地道的早午餐。

在荷里活道高低不平的街道走著走著,旁邊有三層高落地玻璃的“Pizza Express”,轉過街口就見到賣「絲襪奶茶」起家數十年歴史的「蘭芳園」,跟著人們節奏緊密的腳步,沿著行人扶手電梯,扶搖直上,通往蘇豪區,可享各國美食。再走兩步,可要小心腳下,發現地上濕濡起來,抬頭一看,結志街兩旁都是香港最地道的市場,賣著魚、肉、菜蔬、海味,偶然見到拎著一兩袋餸菜的婦人在討價還價,另一邊左挑右選的揀著水果,當然少不了架著相機對周圍感到十分有興趣的遊客們。

走上小小的歌賦街,又是另一番境象,點綴在各三四層舊樓的不是連鎖大商店,是一間間小餐廳,各有特色,有以「俊男名廚」的“Paul's Kitchen”,有兩層高設戶外座位的法式餐廳,這裡可不是外國菜的專區,就在街口就有馳名中外的「九記牛腩」,還有型格雜貨小店“Homeless”,在裡面溜躂自然有種悠閒感及買東西的衝動。中環的魅力遠不止此,還有藝穗坊、大大小小的畫廊、酒窖,每個街角都有令人期待的特色,構成了中上環獨特生態。

這些互不搭調的東西放在中上環一帶毫不覺突兀,三四層高的舊樓在不遠處高聳入雲的國金二期映照下亦全不覺其寒酸。因為這些這些都不是在博物館高牆圍起來的文化,亦不是重金投資、完善規劃並需以天幕圈起來的西九文化中心。是活的文化,是人們每天生活凝聚而成的真正香港文化,是有歴史底蘊,由每個生活在其中、工作在其中的人一點一滴累積而成:每天中環的上班族都與遊客們擠在蘭芳園內外用午膳,在行人扶手電梯下長凳上哽著飯盒,「九記」的牛腩、「鏞記」的燒鵝不是文化遺產或政府重點保護文物但無損其價值。

愛 中環,是愛她的多樣性,百花齊放,香港是商業為主,賴之以為經濟命脈的社會,而中環正正 就是中心,既代表著香港人的效率、勤快,亦融入了香港人對生活的追求,歴史滲在其中,這不是憑空而建,一擲千金的西九地產項目可以比擬。中環是一個特殊的 地段,是新舊交融、中西文化結合的最佳象徵,國金再高也掩蓋不了中環街頭的魅力。



5.2.12

馬拉松後

今日完成了人生第三次的全程馬拉松,一到尖沙咀地鐵站,那熟悉的水楊酸摩擦膏的味道湧入鼻腔,頓然精神一振,睡意全消,隨即踏上那漫長的42.195公里的賽道。其實參賽前是有點迷失的,第一次參賽那種感動是與其辛苦成正比,來得震憾,無法比擬;第二次有了經驗,有了訓練,對成績有要求,但感觸已大不如前;到第三次,反而沒什麼期待,亦自覺難以在成績上再作突破,坦白說是有種茫茫然,有點成為習慣而參賽的感覺。幸好,成績再有新的突破,重拾傾盡全力、衝過終點的快感。相信將來要為馬拉松重新定位,全新訂定新的意義及目標才能再走下去。

還記得當年第一次全馬,缺乏經驗,過了西隧後餓得不得已,那種餓是全身的能量都掏空了的飢餓,是你的身體強烈地向你控訴著它最原始的需要,沒法漠視,只得問身邊的工作人員有沒有香蕉、朱古力,但只有撲空。正當陷入絕望之際,身邊有一跑手主動上前問我是否很肚餓,當時亦不顧得面子或禮貌,只有不停的點頭稱是。那時他從腰包中掏出一包小小的“Timeout"遞過來,稱一聲「謝」後立即拆開狼吞虎咽一番。到現在,我仍記得那包朱古力的味道,而至今每次長跑前我都會食一包“Timeout”。若果“This city is dying",或許這馬拉松的互助精神正是我們力挽狂瀾的良藥。

馬拉松最難受的是路上的孤寂,即使相約多少戰友一起挑戰,開跑過後也難免各奔前程,在一小時、兩小時後,除了往前就只有繼續往前,這時不禁會不斷的問自己:為何要這樣犯賤?我究竟在做些什麼?為什麼自己要受這樣的痛?......這些問題一直會縈繞在腦海中,而且會隨著肌肉的極限越發張狂,望著絕望西隧的上坡道,「放棄」的念頭乘時興風作浪,能恃的就只有自我安慰及對終會到來的終點的盼望。

在無盡的跑道上,最好的伴是一首又一首歌,別看輕音樂的激勵。今天,伴著我跑上昂船洲大橋「長命斜」的是五月天的【倔強】;在晨光照耀下、頂著風跑過青馬大橋的是Lady Gaga 的【Born this Way】,聽著這些令人熱血歌曲,引吭高歌,雙腳頓變輕快,在大橋上宛如飛翔般自由。

最後,很惋惜那二十六歲在衝線後猝死的健兒,願安息。但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是人生的衝線,至少真正的將生命燃燒淨盡,了無遺憾,只苦了留在世上的家人。



【倔強】    五月天



當 我和世界不一樣 那就讓我不一樣 堅持對我來說 就是以剛克剛
我 如果對自己妥協 如果對自己說謊 即使別人原諒 我也不能原諒

最美的願望 一定最瘋狂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 在我活的地方
我和我最後的倔強 握緊雙手絕對不放
下一站是不是天堂 就算失望不能絕望
我和我驕傲的倔強 我在風中大聲的唱

這一次為自己瘋狂 就這一次 我和我的倔強

對 愛我的人別緊張 我的固執很善良 我的手越骯髒 眼神越是發光
你 不在乎我的過往 看到了我的翅膀 你說被火燒過 才能出現鳳凰

逆風的方向 更適合飛翔 我不怕千萬人阻擋 只怕自己投降


 
Born This Way   Lady Gaga
 
Don't hide yourself in regret
Just love yourself and you're set
I'm on the right track, baby
I was born this way, born this way




Whether life's disabilities
Left you outcast, bullied or teased
Rejoice and love yourself today
'Cause baby, you were born this way


附:無獎問答遊戲:防水透明敷料與馬拉松的關係?


Both nipples tapped. pressure points protected !
過萬次的摩擦,第一次慘痛的經歴告訴我,最傷的原來不是雙腳或是腳趾,跟衣服摩擦過萬次的還有乳頭。摩損了再繼續頂著風、滲著汗的在跑是一件十分難受的事!


2.2.12

馬拉松熱

星期日又是香港一年一度 的渣打馬拉松,全城突然掀起了一片馬拉松熱,今年參加人數達七萬人,破了十六年來的紀錄,參加人數每年持續上升。這年公開報名不足一星期便已所有名額及分 組均已爆滿,遲一點有心也報不到。往日率先爆滿的是十公里賽事,一向被視為一年一度老少咸宜的合家歡節目,兩小時內完成賽事不算苛刻,即使是幾歲的小朋友 見著這樣大場面,能放肆地走在高速公路上跑,興奮起來也能一步一步的走得完。穿著奇裝異服的參賽者更是層出不窮,宛如嘉年華一樣。這樣的一件盛事受全港市 民歡迎不神奇,出奇的是四十二公里的長的賽事竟率先爆滿!辜勿論這當中的勇士有多少能在六小時內完成整段賽事,這份勇氣已值得敬佩。

馬拉松熱本身在香港這個地 方已經是一個奇觀,從凌晨開始開通所有往市區的公共交通工具,打從三四點在火車地鐵已經見到一個個穿著運動服的香港市民,背著不同顏色的垃圾膠袋,波鞋上 更穿上計時晶片。天未亮,尖沙咀彌敦道、北京道一帶全線封閉,地鐵站內、馬路上盡是熱身、拉筋的人群,排在馬路邊的是一排排「Toi toi」流動廁所。猶記得往年寒流加上冷雨,卻未減一絲慶致,各跑手除了配備跑步背心短褲,更外套塑料雨衣,隨著鳴笛聲,數以千計腳步伴隨著呼叫聲陸續跑過起點,蔚為奇觀;穿越香港最引以為傲的大型建設,以雙腳踏遍大橋、隧道,正是這盛事的吸引之處。

*

猶記得第一次跑馬拉松,準 備不足,前三小時一直仍能保持步伐,三十公里過後經已「撞牆」,兩條腿每一條肌肉都在抽筋,一停下來立刻糾結在一起;繼續跑吧,每一步也像刀割一樣,疼痛 不堪。每次看到在路旁工作人員拿著摩擦藥膏便立即跑過去擦呀擦,儘管只能舒緩一點點的疼痛。這樣苦撐了一個半小時,能讓自己繼續下去就只有那不服輸的執 拗。

好不容易,看著路牌一公里 一公里的過去,跑到最後兩公里,進入銅鑼灣市區,轉入熙來攘往的大街,馬路都讓給我們這些快要崩潰的選手,兩旁的路人都毫不吝嗇的為我們每一個陌生人打氣,頓時覺得自己變了主角一樣,好像正在完成什麼了不起的大事,成為眾人的焦點,不知哪裹股起的最後的餘勇,忘掉酸痛衝往終點維園。衝線的一刻沒有綵帶, 名次也不知排到哪裹去,但自然的泛起了一股感動,鼻子一酸,淚水立時湧上眼眶。呆坐在球場的休息區,拎著香蕉、水、朱古力,一邊狼吞虎嚥起來,一邊卻哭過 不停,也不知為著什麼,總之就是有一種莫明的感動湧上心頭,好想跟自已重視的人分享那一刻複雜的喜悅。呆坐了接近一小時,好容易站起來,一拐一拐的離去, 心中的感動仍縈繞在心。這就是我第一次馬拉松的經歴,亦是這次瀕死的經歴讓我愛上了這種運動,更明白為何馬拉松是人生必做的一百件事之一:這種感動是難得的,我們平凡的人生好像成就了些什麼。

今年已是第三次報名參加全程馬拉松,當然希望突破上年成績,但機會不大,因太疏於練習,「人和」已失,且看「天時」如何。加上忽發奇想,受身邊朋友啟發,除了香港渣打馬拉松外,更報了西班牙巴塞隆拿馬拉松,全因它的一句熱血得不得已的口號﹣﹣“Barcelona at Your Feet!”,在旅程開始時以雙腳跑過這個如斯浪漫的地中海城市,相信會是旅程最好的開端,成績如何也變得不重要了。

*



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