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視近日成為城中焦點,投訴之多屢破紀錄,「亞洲電視」從此成為香港電視史上的大笑話,不過我記憶中的「亞洲電視」卻不是這樣的。
還記得當年【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系列,拍出殭屍的淒美,萬綺雯的42吋長腿演活驅魔龍族馬家傳人馬小玲,「臨、兵、鬥、者、㫮、陣、列、在、前」九字真言,召喚神龍的手印現在仍記得;杜汶澤亦因【殭屍】系列初露頭角,「貞子的菠蘿油」一幕感動人心,為他日後的電影事業奠定基礎,不落俗套,創意無限,視為亞視劇集中的經典之作。論劇集還有鄭則士與鮑姐的經典【肥貓正傳】。
論卡通買片亦獨具慧眼,【亂馬1/2】迄今仍是我的至愛,論熱血首推【男兒當入樽】,櫻木花道每天晚上都在亞洲電視伴著我們下飯,亞視引入的【蠟筆小新】更首次收視上擊敗無線,引起一番熱潮,絕不讓無線的【龍珠】、【美少女戰士】專美。
資訊節目更具創新、創意,想當年由「大姐明」領軍的【今日睇真D】,開創香港資訊節目的先河,當年極受歡迎,無線的【城市追擊】亦只是望其項尾,跟風之作而已。亞視創新無線繼而抄襲的例子俯拾皆是,先有【包青天】鬧雙胞;繼有【還珠格格】一二集在亞視首播廣受歡迎,無線以高價買入第三集【還珠格格】應付;亞視早在1998 年已舉辦香港第一屆的男士選舉,幾年後無線才辦「香港先生」選舉;較近期的,是先有【亞洲星光大道】才有無線的【超級巨聲】。
當年亞視弱勢,我們都有鋤強扶弱心態,對無線一台獨大表示不滿,亞視只要偶有佳作,大家都樂見其成。以前由「林伯」主理的亞視,代表的是弱勢的一群,財力不遞則以創意搭夠,「窮則變,變則通」,還有其活力所在。相反,無線只是一個有錢有勢力的財主,沒有動力與智慧去創新,見亞視任何節目稍見成功,便用財力物力去製作一模一樣的節目去對抗,恬不知恥。
可是,這是美好的九十年代。現在呢?什麼都沒有了,以上的一切都只能成為八十後的集體回憶,與現今的亞視好像接不上軌。不知多久亞視再沒有自家製作的劇集,買回來的都是次等的韓劇;以前亞視台慶還剩小台的溫馨,至少不會現在有北京向空凳「掟包」的可悲;到現今淪落至要花錢去買一些只能騙自己的「民意調查」回來,自我吹噓一番,感覺良好,說什麼與無線收視「四六開」。電視台最重要的人才都走得七零八落:萬綺雯過檔無線,杜汶澤、田蕊妮夫婦更早與亞視割蓆;有誰記得李香琴、盧海鵬等這些無線常見的甘草都曾是亞視的台柱?
究竟是從哪時開始我們再記不起有亞視這個電視台呢?究竟是在亞視的台慶再不堅持在「323」的那時,又或是亞視因受財困而有大陸主要投資者入主的那時,還是在連台徽由三色六角符變成現今橙色logo 的那年? 現在的亞洲電視再沒有一個電視台的台格,一邊害怕加入競爭連最後一成的觀眾都失去,一邊卻自我吹噓,在政府總部上演鬧劇,邏輯不可理喻,高層不知所謂。難道真的是因為亞視「大陸化」的影響所致?
與其亞視繼續用這種方式苟延殘喘,倒不如引入競爭,盡快讓亞視壽終正寢, 免再丟人現眼。讓九十年代雖窮雖弱但尚餘風骨的電視台永遠成為回憶,雖死猶榮,至少可以哀悼一番。千萬不要有一天要金像影后、忠心耿耿的鮑起姐在政總之前跳「騎馬舞」,我會傷心得要死。雖然有點老土,我還是喜歡三色的亞洲電視LOGO。
還記得當年【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系列,拍出殭屍的淒美,萬綺雯的42吋長腿演活驅魔龍族馬家傳人馬小玲,「臨、兵、鬥、者、㫮、陣、列、在、前」九字真言,召喚神龍的手印現在仍記得;杜汶澤亦因【殭屍】系列初露頭角,「貞子的菠蘿油」一幕感動人心,為他日後的電影事業奠定基礎,不落俗套,創意無限,視為亞視劇集中的經典之作。論劇集還有鄭則士與鮑姐的經典【肥貓正傳】。
金正中(杜汶澤)貞子的菠蘿油
論卡通買片亦獨具慧眼,【亂馬1/2】迄今仍是我的至愛,論熱血首推【男兒當入樽】,櫻木花道每天晚上都在亞洲電視伴著我們下飯,亞視引入的【蠟筆小新】更首次收視上擊敗無線,引起一番熱潮,絕不讓無線的【龍珠】、【美少女戰士】專美。
男子當入樽1993
資訊節目更具創新、創意,想當年由「大姐明」領軍的【今日睇真D】,開創香港資訊節目的先河,當年極受歡迎,無線的【城市追擊】亦只是望其項尾,跟風之作而已。亞視創新無線繼而抄襲的例子俯拾皆是,先有【包青天】鬧雙胞;繼有【還珠格格】一二集在亞視首播廣受歡迎,無線以高價買入第三集【還珠格格】應付;亞視早在1998 年已舉辦香港第一屆的男士選舉,幾年後無線才辦「香港先生」選舉;較近期的,是先有【亞洲星光大道】才有無線的【超級巨聲】。
當年亞視弱勢,我們都有鋤強扶弱心態,對無線一台獨大表示不滿,亞視只要偶有佳作,大家都樂見其成。以前由「林伯」主理的亞視,代表的是弱勢的一群,財力不遞則以創意搭夠,「窮則變,變則通」,還有其活力所在。相反,無線只是一個有錢有勢力的財主,沒有動力與智慧去創新,見亞視任何節目稍見成功,便用財力物力去製作一模一樣的節目去對抗,恬不知恥。
可是,這是美好的九十年代。現在呢?什麼都沒有了,以上的一切都只能成為八十後的集體回憶,與現今的亞視好像接不上軌。不知多久亞視再沒有自家製作的劇集,買回來的都是次等的韓劇;以前亞視台慶還剩小台的溫馨,至少不會現在有北京向空凳「掟包」的可悲;到現今淪落至要花錢去買一些只能騙自己的「民意調查」回來,自我吹噓一番,感覺良好,說什麼與無線收視「四六開」。電視台最重要的人才都走得七零八落:萬綺雯過檔無線,杜汶澤、田蕊妮夫婦更早與亞視割蓆;有誰記得李香琴、盧海鵬等這些無線常見的甘草都曾是亞視的台柱?
究竟是從哪時開始我們再記不起有亞視這個電視台呢?究竟是在亞視的台慶再不堅持在「323」的那時,又或是亞視因受財困而有大陸主要投資者入主的那時,還是在連台徽由三色六角符變成現今橙色logo 的那年? 現在的亞洲電視再沒有一個電視台的台格,一邊害怕加入競爭連最後一成的觀眾都失去,一邊卻自我吹噓,在政府總部上演鬧劇,邏輯不可理喻,高層不知所謂。難道真的是因為亞視「大陸化」的影響所致?
與其亞視繼續用這種方式苟延殘喘,倒不如引入競爭,盡快讓亞視壽終正寢, 免再丟人現眼。讓九十年代雖窮雖弱但尚餘風骨的電視台永遠成為回憶,雖死猶榮,至少可以哀悼一番。千萬不要有一天要金像影后、忠心耿耿的鮑起姐在政總之前跳「騎馬舞」,我會傷心得要死。雖然有點老土,我還是喜歡三色的亞洲電視LOGO。
Good article !
回覆刪除